找到相关内容36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谈呵五欲

    促进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禅定功夫的加深,再进一步化解六根与六尘的缠绕之结。  具体说到五欲有两种,一种是财色名食睡欲,另一种是色声香味触欲,皆是地狱之根。而色声香味触之五境,是为起人之欲心者,故名欲;是为...

    圆刚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855980.html
  • 理性感性与觉性

    沉沦  众生本具佛性,原可作佛,可惜迷而不觉、不知,未能提高理性,追求真理;更未能净化感性,亲证觉性;加以外界物质的诱惑,以致丧失理性,恶化感性,迷失觉性。沉迷财色,贪恋五欲尘劳,心为境转,身为形役,或为满足个人的欲望,明抢暗偷,强夺巧取,破坏社会秩序,触犯国家法律。生前既要受法律裁判,死后更要受因果报应。所以佛说:‘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。’  财:指世间一切金银财宝,人生于世,衣食住行,在在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0459504.html
  • 道喜法师 :人与佛

    者是也。佛只有一颗心,就是悲悯众生的心。佛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,又称佛子——皇帝的儿子叫皇子,佛的孩子成为佛子,佛是佛性,子是种子——整日沉迷于财色名利之中,为色受想行识所束缚。我等自心本来清净,如同...

    道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14959816.html
  • 玄奘故里行

    六百五十七部。先后译经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《大唐西域记》这部十二卷自传体的游记,不但记录了沿途一百三十余国的风物人情,而且描述了 “以白骨为标”,夜遇强盗豺狼,软禁宫室,财色诱惑等使人抹泪扼腕的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25763471.html
  • 《西游记》中的佛与道

    到了西天,紧箍咒自然脱落。  7.悟空好名,嗔心未除,所以逃不出五行山(五行:贪嗔痴慢疑,财色名食睡),他只有嗔心,所以差点挣出来。被六字大明咒(嗡嘛呢叭咪吽)一压,彻底压住。因为五行还只是我执,咒语...

    迟文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2064525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理性感性与觉性

    佛性,原可作佛,可惜迷而不觉、不知,未能提高理性,追求真理;更未能净化感性,亲证觉性;加以外界物质的诱惑,以致丧失理性,恶化感性,迷失觉性。沉迷财色,贪恋五欲尘劳,心为境转,身为形役,或为满足个人的欲望,明抢暗偷,强夺巧取,破坏社会秩序,触犯国家法律。生前既要受法律裁判,死后更要受因果报应。所以佛说:“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。” 财:指世间一切金银财宝,人生于世,衣食住行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5876232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无所得

    真是办不完的法会,搬不完的禅凳,度不完的众生!要发长远心实在不容易!   问自己,世间人为了财色名食等种种美梦常常累得筋疲力尽,出家人愿度一切众生,这是不是一场更不可能完成的梦呢?这二者有何不同呢?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1276910.html
  • 问:具备什么样条件可以打禅七?

    这个打禅七啊!我想不是你念经书念多少,就可以打禅七,主要是你能不能持戒。这个从居士这块来讲,首先从三皈五戒做起,要严格。如果能严格,这个知见还少就可以打禅七。如果看经书过多了,反而这个禅七还不好打。禅七,什么叫禅七呢?就是让我们开悟,放下一切知见,不要打妄想。这里不打妄想、放下知见,我们顺着功夫去做就可以。 但是其中最难点的就是有漏,什么是漏?就是财色名食睡,这都是漏!也就是五戒里的杀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164490388.html
  • 【 惟觉谈禅 】:佛法的教育内涵

    多处在浮动的环境当中,身在动,心也在动,不断地追逐财色名利,始终是没完没了。身心浮动,就容易疲惫与老化。佛法教育的要旨,是要引领社会大众在浮动的环境中,仍能保有一颗宁静、不动的心。   孝宗皇帝上...

    惟觉老和尚

    教育|佛法|佛教教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453522088.html
  • 如何运用佛法教育和影响下一代

    孝宗听了,当下就有所体悟。   社会上一般人,多处在浮动的环境当中,身在动,心也在动,不断地追逐财色名利,始终是没完没了。身心浮动,就容易疲惫与老化。佛法教育的要旨,是要引领社会大众在浮动的环境中,...

    惟觉老和尚

    |道德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044062342.html